科普:高校构建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体系
2023年3月14日
2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《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》明确,高校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安全分级分类管理体系,实验人员使用实验室要签订安全责任书或承诺书,使用重要危险源要先开展风险评估。
《规范》中提出明确提出,高校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,出台规范性文件,确保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效应。
1、安全检查制度:对实验室开展“全员、全过程、全要素、全覆盖”的定期安全检查,实行问题排查、登记、报告、整改、复查的“闭环管理”。
2、安全教育培训与准入制度:进入实验室前应先进行安全知识、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,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。
3、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:应对重要危险源进行采购、运输、储存、使用、处置等全流程全周期管理。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,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和数据库,并制定危险源分级分类处置方案。
4、安全应急制度:学校、二级单位和实验室应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度,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学习、应急处置培训和应急演练,保障应急人员、物资、装备和经费,保证应急功能完备、人员到位、装备齐全、响应及时。
5、实验室危化品需要建立动态管理台账,设置专用存放空间并科学有序存放,存放的危险化学品总量符合规定要求,并按照化学试剂性质分类规范存放,化学品(含配制试剂)标签应完整清晰。
为乐实验室安全综合管理平台从人员、仪器设备、危险源、试剂、环境、生物样本等进行全方面信息化管理,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、仪器的不安全状态、试剂的不规范使用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、制度的落实不到位等方面严格管控,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,有效防范和消除安全隐患,最大限度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,保障校园安全、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。